盛夏時節,行駛在貴州省黔東南州的中國鄉村旅游1號公路上,一場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徐徐呈現在眼前。
巧奪天工的手工銀飾、精美絕倫的刺繡蠟染、獨具匠心的民族盛裝、激情四溢的“村BA”賽事……這條由黔東南州和《中國國家地見證理小班教學》雜志社聯合推出的精品旅游線路,全長488公里,宛如一條彩帶,將黎平、從江、榕江、雷山、臺江、凱里6個市縣的43個傳統村落民族村寨串珠成鏈,使沿線的路、山、林、景、情融為一體,實現了路景融合、一站一景的獨特體驗。
然而,這條公路不僅僅只是一條路,它更像是一座橋梁,連接著傳統與現代,自然與人文。道路沿線擁有世界非遺1項小樹屋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6項……
“還未插秧我們早相聚,農忙到來各自上山崗……”未進其門,先聞其聲,這便教學場地是黎平縣肇興侗寨獨有的魅力。在這里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、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侗族大歌正悠揚上演,美妙的歌聲穿透心靈,讓人沉醉不已。
“在侗寨,歌就是知識、就是文化,誰掌握的歌多,誰就是有知識的人,就很受人的尊重。”黎平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唐大才說。
沿1號公路一路前行,黃崗侗寨、四寨村、堂安侗寨、四聯村等傳統村落、特色村寨已成為旅行者的打卡勝地。
在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,那里的苗族人則以酒傳情。踏入寨門,迎面而來的是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——攔門酒正“嚴陣以待”,以土碗為盞,姑娘唱歌,男子跳舞,邀客共飲,客人須飲三道攔時租空間門酒方能進寨。如此熱情的迎客禮,讓人忘卻城市的拘謹,幾盞糯米酒下肚,便已酒意微醺。
走進寨內,眼前的景象更是令人嘆為觀止。十余個自然村寨依山相連,四面環山,梯田直連云天,白水河穿寨而過,將其一分為二。沿著清澈的白水河前行,兩岸坡地上的苗族吊腳樓令人驚艷,榫卯銜接、穩固堅實、錯落有致,與自然風個人空間光融為一體。村寨傍梯田,恢宏壯觀,而風雨橋則連接兩岸,橋、廊、亭一體,將傳統苗寨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,講述著一個關于傳承與創新的故事。
在西江阿幼民族博物館,負責人李文芳正忙著教授前來體驗苗繡、蠟染技藝的游客和愛好者。“自今年1月以來,便不斷收到來自省內外的各類團隊預約,其中包括體驗蠟染技藝的游客以及計劃進行研學游的團隊。”
近年來,西江千戶苗寨在開發過程中積極倡導共享精神,“民族文化+民族村寨+文化旅游”的西江模式,既讓苗寨得到了妥善保護,又讓村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。這一模式讓“人人都是文化主人、個個參與文化保護、家家成為民俗博物館、戶戶都是文化保護場所”成為現實。